总之,广州印章的收藏与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:印材品种、形状特征和文字篆刻。印材品种已有详
述。形状特征主要包括印面和印钮,而篆刻文字在形式上则有古文、大篆(籀)小篆、八体书、六体书
的区别。从神韵上则又要看印中每字的篆刻是否连贯(篆法)布局是否合理、美观、新颖(章法)每一笔
划是否丰神流动,或庄重典雅或滞涩等(笔法)用刀是否力度合宜,充沛体现笔锋和书法神韵。以及镂
刻深浅是否合宜(刀法)这四法又要涉及到专门的篆刻学方面的知识了印章的内容很广,特征也因不同
的印材而异,刻法也有种种术语,解这些知识对于收藏和鉴赏都有很大用处。
简单介绍印章常识 (一)
1.阴(白)文印、阳(朱)文印、阴阳间文印。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,四下的称阴文(又
称雌字)称阳文。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,因为古人是依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封
泥上呈现的阴文,印章上却是阳文;封泥上是阳文的印章上却是阴文。因此,为了防止误会,就把阴
文称为白文,称为朱文。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,就称“朱白间文印”一般说来,古印中多为白大
印,字体幽雅有古意,笔势壮健,转折处宜一气呵成。白文印字体一般肥而不失之于臃肿,瘦而不失
之于枯槁,得心应手,妙在自然,最忌矫揉造作。朱文印始于六朝,盛行于唐宋,字体清雅,笔锋尽
露,但笔迹不能粗、粗则显俗气。
2.铸印、凿印。金属印章,不管官私,一般是先雕泥范,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,这就
称为“铸印”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非金属印如玉石等,不能冶铸,只能用刀凿刻。也有
金属印章先铸成形,然后凿刻印文的称这种印为“凿印”凿印有工整和粗劣之分,有官印因急于封拜
,不待范铸而匆匆凿成应用、因而被称为“急就章”
3.两面印、多面印、子母印。一面刻字,另一面刻姓名,或一面刻姓名,另一面刻职位称号,或
一面刻姓名,另一面刻吉语、图像等,凡两面都刻有印文的则称为两面印。多面印即类推。两面印、
多面印一般不能有印钮,只在中间凿一小孔以便穿带,所以又称“穿带印”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章套
在一起以便携带的称为“子母印”或“套印”
4.名印、字印、名字合印、总印。古人认为印章是作为信用的象征,故把名印作为正印,字印作
为闲印杂用。名印就是只刻姓名,一般只在名下加“印”印信”印章”之印”私印”等字样,而“氏
”字与其他闲字杂字都不用,用之则表示不敬。字印亦称表字印。汉晋时代的字印必连姓,后代或连
或不连。字印一般只加“印”字或姓字,如“赵氏子昂”姓名、字并刻为一印的称为“名字合印”也
有将籍贯、姓、名、字、号、官职等并刻一印的称为“总印”
5.回文印、横读印、交错文印。回文即用来处理两个字的名印和字印,即可以防误读,又可使名
的二字连为一体。其方法是把“印”字放在姓下,且在右,名的二字都在左,回环读之,则为“姓某
某印”而不读为“姓印某某”如“王从之印”四字,若通常刻法,不必回文,易误为姓王名从,看不
出为姓王名从之。横读印、交错文印极少见,一般只用来刻官衔和地名。如“司空之玺”司空”二字
刻在上,之玺”二字刻在下,这就叫做横读印。交错文印就是以对角顺序而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