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00 枚假章背后 凸显身份意识缺失
□肖翔
8月4日,成都警方破获该市近年来最大一起假证、假章案,在现场发现的假印章达8000多枚,还有大量各式假证件,其仿真度之高,不借助专业仪器难以鉴别。(本报9月15日报道)
有网友做过统计,中国人一生中平均需要80个证件,每个证件都是我们的一个身份证明,而这些证件也往往决定着我们在某种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。8000多枚假章能做出多少份假证,难以估量,但这样的东西在地下市场上是有“需求”的。一些人每做一个假证,就意味着用一个真实的社会身份,去换取一个更有利于自己但却虚假的身份。
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城市,都可以发现假证的小广告,这也凸显出一些人社会身份意识的缺失,人们似乎并不像爱惜自己的面子一样,爱惜自己的身份。
且不论这种做法的对错,单从利弊而言,看起来订做假证,能在短时间内站到有利的位置上。当一种证件无法有效验证一个人的某种身份时,就只能为验证这一身份而设置更多的检测关卡。于是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,为了在更严格的检测制度下过关,有人会为了暂时的有利而不断需要更多的假身份,而因为假身份越来越多,这样的检测就会变得更加严格。最极端的可能是,当因为作伪过多,某项身份的证件失去证明力,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赢得和拥有这项身份的机会。
当社会缺少规范时,我们呼吁规范。当规范出现时,一些人可能更多的不是去考虑如何让社会规则更公平,而是如何去钻规则的空子。这样看起来,要想解决假证问题,恐怕也不是打掉一两个假证团伙就能解决的,而是要更多考虑如何让国人更珍惜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