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.方以智和《通雅》
方以智(16ll一1671年),字密之,号曼公,又号鹿起,浮山愚者等,桐城(今属安徽)人。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,哲学家、科学家。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,精研天文、地理、韵律、历史、诗文,书画,率皆学有所成。青年时与陈贞慧、吴应箕、侯方域等参加“复社”活动,时称“明季四公子”。一生著作甚多,任道斌先生曾有《方以智著述知见录》详细记载了方氏生前身后的诸多著述。
《通雅》是方以智一部重要著作,与《物理小识》同被收入到《四库全书》。据姚文燮称《通雅》成书于“己卯以前”,即崇祯十二年(1639)前,而此书到康熙五年(1665)才有初刻,期间方氏不断修改,他的同学钱澄称:“要其三十年心血,
www.gzmark.com尽在此一书矣。叫2 1《四库提要》对《通雅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:明中叶以后,以博洽著者称杨慎,而陈耀丈起而与争。然慎好伪说,以售欺耀文,好蔓引以求胜。次则焦兹,亦喜考证,而习与李贽游,动辄牵缀佛书,伤于芜杂。惟以智崛起崇祯中,考据精核,迥出其上,风气既开,国初顾炎武,阎若璩、朱彝尊等,沿波而起,始一扫悬揣之空谈,虽其中千虑一失,或所不免,而穷源迦委,词必有征,在明代考证家中,可谓卓然独立者矣.
广州印章 《通雅》五十二卷,首三卷。共计五十五卷,是书皆考证名物,象数,训诂,音声。卷首三卷分别为:其一《音义杂论》,其二《读书类略》和《小学大略》,其三《诗说》和《文章薪火》,皆不入卷数。正文五十二卷分二十四门,《疑始》,《释诂》,《天文》、《地舆》,《身体》、《称谓》、《姓名》、《官制》、《事制》、《礼仪》、《乐曲》、《乐舞》附《乐器》、《器用》、《(衣服势、《宫室》,《饮食》、《算数》、《植物》、《动物》,《金石》、《谚原》、《切韵声原》、《脉考》、《古方解》,每门卷数不一,总计五十二卷。
《通雅》所涉范围极广,其中《器用》为五卷,三十一卷为书札,碑帖、金石,三十二卷为书法、装治、纸墨笔砚、印章,三十三卷为古器,三十四卷为杂用,诸器,三十五卷为戎器、具。顾湘所辑录的《印章考》即存录于三十二卷中。
广州刻章
二.《印章考》版本疏浚
在校勘《印章考》之前,笔者先将存录《(印章考))的三部文献简述如下: 1.《通雅》初刻本(后简称“此藏轩本”) 康熙五年(1666)浮山此藏轩本《通雅》五十二卷首三卷,清姚文燮校订。半页10行,行24字,小字双行。白口,四周单边,单鱼尾,版心下镌“浮山此藏轩”。此书系方氏生前所刊刻,原版有断句,故在此次校勘中为底本。 2.《四库全书》中的《(通雅》(后简称“四库本”) 清乾隆内府抄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在子部杂家类中收录《通雅》。前有“四库提要”及“通雅自序”,“通雅凡例”。四周双边,外粗内细,单鱼尾,上有“钦定四库全书”字样,版心记书名,半页8行,行21字。为“左都御史张若淮家藏本”。通过校勘可知以“此藏轩本”为底本,但在抄录过程中有讹误和篡改。
天河区刻章3.《篆学琐著》(后简称“琐著本”)道光二十年(1 8 4 0)海虞顾氏刊本,三十卷,存录方以智(《印章考》一卷。顾湘首次将方以智《通雅》卷三十二之“印章”部分节录为独立篇章,并命名为《印章考》。节录过程中有校勘,亦有讹误。